养猪“加减”
2020-04-16 16:17:00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养猪“加减”
对“减法”进行自动、智能和绿色的“加法”,这需要时间和精力,在传统上是落后的,并且污染环境。赤水市在生猪养殖中采用“加减”的方式,加快建设两个生猪养殖基地,到2020年,累计生猪产量超过18万头,确保生猪生产和供应稳定。
生猪稳定生产和供应是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赤水市养猪业一直由小农户主导,规模难以扩大。生猪供应每年短缺近10万头。
生猪销售700多万元,乌骨鸡销售30万元,蔬菜销售30万元,扣除饲料、水电、房租等费用约650万元,去年的收入略高于100万元。
4月10日,记者采访了赤水市石湖镇高竹村玉道夫花园生态养猪基地。当被问及袁去年的收入时,她高兴地用手指结算,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她的领导下,全村几个村的300多名农民,约820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我印象中的养猪场通常充满了粪便和臭味。但是在这个养猪场,没有这样的景象。
去年,在葫芦岛市政府和赤水市农业和农村局的支持下,今年的3000头养猪场成为赤水市第一个全自动和封闭的标准育肥场。据估计,今年可以投放市场的猪有3000头,营业收入超过1500万元,利润超过200万元。
“喂猪和清理粪便”的艰苦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的。只需设置好参数,将准备好的饲料放入储料塔,饲料就会自动按量分配,自动加水清洗。将干粪肥装袋成肥料,粪肥液自动进入沼气池发酵。猪舍配有地暖、水幕喷淋、温湿度传感系统等。
"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由一个人轻松完成."袁说,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猪会长得更快,也更不容易生病。
科学育种更加准确、高效和环保。“在最初的两年里,养猪的传统方式是每年养猪600头。除去费用,不得不雇用四名工人。每头猪不得不损失300元。”袁回忆说,猪又脏又臭,累得要死。
养猪科技含量提高后,猪场的污水和粪便直接无害化处理,各项环保指标合格。因此,袁又想到了的猪粪。
她向村民转让了300多亩土地,种植了生态水果和蔬菜,饲养了2万只乌骨鸡。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农场的粪便成为300多亩生态果蔬的最佳有机肥。
“一般来说,市场上的纯菜籽油价格约为1公斤8元,从我的油菜籽中提取的油可以卖到1公斤15元左右。”袁说,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水果和蔬菜是绿色食品,需求量很大。
今年,在赤水市政府的帮助下,胡市人民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农牧食品有限公司和元合作建设,总投资1.9亿元,建成年产生猪3万头的种猪基地,预计10月投产。
另有15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项目也在建设中。由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成。该项目位于长沙官渡镇、龙场镇和官渡镇四个乡镇,预计年产值3亿元。该项目将于今年6月完成第一批育肥猪舍的建设。种猪场建设于12月完成后,将全面建成投产。
生猪产业是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万,赤水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