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川茶业铺就绿色繁荣之路
2020-04-29 09:29:00来源:信阳日报
黄川茶业铺就绿色繁荣之路
黄川,古称广州,位于大别山南,淮河以北。它位于南北分界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生态环境优美。它是中国著名的花木之乡,森林覆盖率为36%。它被称为“长江以南的国家和长江以北的国家”。其茶叶栽培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茶文化深厚。所生产的绿茶“香气浓郁、滋味浓郁、叶厚、耐冲泡”,既有中国北方茶叶的特点,又有南方高山茶的品质。广州的茶是在唐代作为贡品赠送给朝廷的。唐代茶圣的陆羽在《茶经》年说,“淮南茶,广州上”。到了宋明时期,古代广州的茶叶生产更加繁荣。近年来,黄川县以供方体制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茶产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业效益大幅提高。茶叶产业覆盖17个乡镇,从业人员近2万人,拥有52个专业茶叶合作社,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注册商标30个。2018年和2019年,他们连续两年被授予“中国茶叶生产百强县”荣誉称号。
通过各种手段促进工业发展。清明节和谷雨时节,漫步在黄川县的仁和、竹子、龙河、桃板和江姬等乡镇,大型茶园不时跃出眼帘。采茶者在他们之间来回移动,只有灵巧的手指上下飞舞,绿叶落入竹篮,浓郁的茶香弥漫在茶庄。“为了搞好茶叶生产,调动企业和茶农发展茶产业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如《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支持茶产业的优惠政策》、《关于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的意见》等。为企业的发展和投资带来了“定心丸”县林业和茶业局的负责人介绍说。10年来,黄川县累计投入各类财政资金3亿元,用于支持发展良种茶园、茶叶加工销售、茶叶品牌创建、产品开发和科技创新、茶叶标准示范园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绿色防控支持量、贴息标准、土地利用整理等具体事项。在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下,全县新建高标准、高质量、高品质茶园16.6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7.5万亩,低产茶园1万亩。
以市场为导向的品牌建设。“‘广州’牌信阳毛尖、雪芽等著名绿茶色泽清亮,滋味香醇。我们开发生产的“广州”牌信阳红茶,被国内著名茶叶专家评为“外形小巧、色泽浓艳、香气鲜甜、汤色红艳、滋味甜醇、品质上乘”老茶人刘对茶很了解。“我们在重大的国际和国内茶叶评估活动中赢得了许多优秀奖项。2017年,信阳茶文化节“广州雪芽”在全国绿茶评比中名列第一,荣获特别奖金奖。”这只是黄川县基于市场导向的品牌培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黄川县坚持走产业集聚、产品品牌化、市场专业化、有机品质之路,培育了一大批市场反应良好的名茶品牌。2018年和2019年,“华明杯”中国绿茶质量评价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特别金奖”。李晶黄明、华锐杨明、绿源、杜甫春、古越春、怡品筠子、淮南崔涯、秦湘元、文县等茶叶品牌。在全国和省级举办的茶叶评比中多次获奖,企业逐步
开辟整合创新之路。在白店乡综合交通服务平台的大堂,在保健茶枕等茶产品前,经常有游客驻足。“我们开发的茶枕、茶饼和其他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为了适应目前对天然保健饮料、保健食品和保健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还计划开发其他推广产品,如茶饮料和茶饮料。”华瑞明阳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华瑞表示。为了提高整个茶产业的产量和综合效益,该县鼓励茶叶企业进一步将茶叶加工成各种茶产品,延长茶叶产业链,提高茶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该县还利用“一村一元公交车”的交通优势,将茶叶产业与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在仁和镇的连刚村,赏樱、采摘绿茶、在流水和树荫下品尝毛尖已经成为春天游客的首选。
政策支持有助于扶贫。自反贫困运动启动以来,黄川县积极探索基于传统优势的茶产业反贫困新模式。一方面,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并出台了茶叶产业发展规划,为茶农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完善了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体系,促进了茶叶产业的逐年稳步发展。另一方面,扩大精准扶贫效果,引导贫困户参与茶叶种植,实行“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行订单生产、统一收购,确保贫困户稳定受益,人均年收入增加1800元以上。吸收贫困户到企业工作,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多元。鼓励贫困户利用荒山进行土地流转,每亩每年可赚取300元左右的收入。通过发展茶产业,巩固了扶贫成果,保障了贫困家庭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目前,该县茶园面积已达17.3万亩,2000多名贫困人口依靠茶叶产业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