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援荆楚 丹心大爱映雄关——嘉峪关市援助湖北医
2020-04-16 15:21:00来源:嘉峪关新闻网
殷海霞:不辞辛劳当好病患的“守护者”
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援鄂医疗队员殷海霞
自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殷海霞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报名成为我市第五批甘肃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呼吸与重症第四病区工作。
医疗队到达武汉后立即进行了相关的培训,殷海霞所在团队是重症救治组,也是疫情最早发现、最严重、护理任务最繁重的第一线。经过短暂的调整后,她与战友们立即进入战斗状态,熟悉病房,掌握救治流程,做好上岗准备,为了节约穿防护服时间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她决定剪掉心爱的长发,在头发被剪掉的那一刻,以前很少流泪的她哭了,但内心无怨无悔,所有一切都是为了夺取这场抗疫战斗的胜利。2月25日,殷海霞和战友们接管了武汉同行移交的阵地,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从穿防护服和戴护目镜入手,她以三级防护进入隔离病区,每上一个班至少6小时,穿和脱防护服至少一个半小时,来回路程至少1小时,每天9-10个小时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个班下来,她总是感到头晕恶心。殷海霞经历过两次重症病人的抢救,她不断学习累积经验,尽自己所能,最大限度为患者减轻痛苦。
在武汉抗疫的日子里,条件艰苦但殷海霞从不叫苦,她不辞辛劳当好病患的“守护者”。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异常闷热,稍稍走动就浑身湿透,体力消耗也远超平常,卸装更是关键,耗时也更久,由于周围都是病毒污染的物资,顺序稍有不对,就可能把自己暴露。为了避免感染,也为了节约防护装备,她和战友们在上岗前不吃不喝,一直坚持到换岗交接。期间,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下班时脱下防护服,摘下口罩,脸上尽是压痕。在抗疫期间,她每天平均工作10个小时,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但她始终以乐观向上的心态,感染着病患们。她说:“我理解病人的惶恐、不安和无助,只有我们才能成为他们患病期间最温暖的依靠。”
殷海霞同志作为一名驰援武汉的普通护士,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她用最朴实的语言、最实际的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践行了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她和她的战友们不愧是这场战“疫”的最美逆行者!
李莉:让自己成为一道光,温暖更多的人
市中医医院援鄂医疗队员李莉
她是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甘肃省第五批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士——李莉。
到达武汉,李莉经过严格的防护培训之后,来到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热18病区,主要护理该病区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当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病房的那一刻起,李莉俨然成为一名战士,她没有恐惧,更没有犹豫,而是很快就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为病人监测生命体征、取药、发药、进行心理疏导、发放一日三餐、陪同病人做各种检查……在繁忙的工作中,她要求自己工作比平时要更快速、更精准,这样,她就可以护理更多的患者。
奋斗在武汉最前线,李莉看到一面面党旗插在了“战场上”,看到党员们一个个冲锋在前,吃苦在先,看到党组织起到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她倍受鼓舞和激励。于是,2月21日,她提笔郑重地写了入党申请书。她在申请书中写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天,我以白衣战士的身份踏上抗击疫情的‘战场’,但我更愿意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踏上‘战场’。虽然,抗击疫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但我感到使命光荣。我一定会始终牢记白衣天使的初心和使命,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愿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全身心地投入救治工作之中,不辱使命,平安凯旋!”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了一名医务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决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经受党组织考验的愿望。
从此后,李莉便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病区的患者没有陪护,她说,“我来,让我上!”她为病人翻身扣背,帮病人梳头洗漱……一干就是10个小时,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上厕所,为此,她穿上了纸尿裤,克服着许多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可是,李莉丝毫没有退缩和抱怨,一心只想和战友们一起早日战胜疫情。她要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责任心,打造自己闪亮的青春,让自己成为一道光,去温暖更多的人。
张雅丽:山河无恙风雨同舟
中核四〇四医院援鄂医疗队员张雅丽
3月24日,是张雅丽和同事们在武汉的最后一天,即将踏上回家的征程,回顾一个月的抗疫经历,她们曾经有过害怕、彷徨、犹豫,但看到病人求助的眼神时,就忘记了一切,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病人治好,抢回生命,挽救一个家庭,还武汉人民一个灿烂的明天。
在武汉抗疫的日子里,一幕幕感人的情景都让张雅丽难以忘怀,张雅丽在谈到那感人的情景时,她如是说,“当我把水果送给那个孩子时,他那手舞足蹈的样子,常出现在我的脑海;当我把一袋口罩送给双臂有纹身的大哥时,使我明白爱与身份没有界限;当凌晨我穿着喷满消毒液的外套,哆嗦着穿过酒店的前台时,武汉大姐递给我的那碗温热的银耳汤,至今让我回味无穷,武汉人民何尝不是时刻在感动着我们。”
“为了心中的一个目标,大家团结一心,不分你我。呼吸一区的医生每天在一起讨论病情,时刻关注每个病人情况,都全力以赴治疗病人。在休整期间,我们也一直惦记那些还没有出院的病人,特别是那个发烧了近一个月的病人,当我们昨天听到病人终于明确诊断体温正常时,大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通过这次疫情,给所有人上了一堂人生课,让我们对生命,对家国情怀,对健康和利益有了更深刻的看法。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武汉人民也在尽力,全国人民都在尽力。”
山河无恙,我们与你风雨同舟。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经过这一次疫情,祖国会变得更加强大,人民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陈苗:年龄最小的雄关“最美逆行者”
酒钢医院援鄂医疗队员陈苗
陈苗是酒钢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当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的危难时刻,她以大局为重,视疫情如命令,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成为驰援武汉年龄最小的雄关“最美逆行者”。在战疫最前沿,陈苗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当他和同行的伙伴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工作几天后,当地指挥部做出决定,抽调部分医务人员到定点收治新冠病毒感染危重患者的武汉协和医院工作,当第一批被抽调的30个人名单中出现她的名字时……这个青春本色未脱的女孩再次做出决定:我一定去!
在武汉协和医院护理被确诊的重症患者,这对于从事过重症护理专业的陈苗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挑战。但自信的陈苗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我在重症医学科工作过,相信我一定能行。到达抽调的医院,陈苗便被派到隔离病房工作,护理的患者有气管插管的,有做引流的,有随时需要抢救的……每每遇到抢救或处理临时医嘱执行时,陈苗都以敏捷的反应,出色地完成每一项操作。为了在上班期间不喝水、不上厕所,陈苗在上班前4小时就不进食、不喝水,做好充足的“迎战”准备,因为一工作就是6小时,再加上上班前后穿脱隔离衣,赶回住处,差不多需要10个小时的时间。每次下班后,脱掉防护服的陈苗都要将湿透的刷手衣拧干,看着面部、鼻梁、耳后深深的压痕,被橡胶手套捂得发白的双手……陈苗没说过一句苦、没叫过一声累!
陈苗工作的协和医院西区一共有九层楼,每个楼层的每个病区基本有50名左右的患者,每天的危重症患者有10人左右,重症患者40人左右,同时还有经鼻高流量治疗机的患者,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患者浑身插满管子,病情变化的患者只要下医嘱,陈苗就按照医嘱紧急处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及时一点、多干一点,让患者康复得快一点儿。在她工作的区域,患者们问得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出院?”陈苗跟他们说得最多的是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都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当祖国需要的时候,陈苗和她的同事们毅然决然奔赴抗疫一线,为了让岁月静好,而选择逆向勇行。陈苗说等疫情结束之后,就想好好睡一觉,好好陪陪家人。
妥海丽: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酒钢医院援鄂医疗队员妥海丽
妥海丽作为一名酒钢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医务工作者,疫情发生以来,始终坚守在抗疫最前线。在支援武汉的这些日子里,身边的党员同事们那种奉献精神和拼搏付出,时刻激励着她、鼓励着她、感召着她,让她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深刻地明白了党员的身份,这层身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付出、意味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让妥海丽更加坚定了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在抗疫一线入党,妥海丽坚信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在疫情防控最前线,妥海丽践行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不辱使命地把酒钢人的“铁山精神”和酒钢医院的专业素养展现出来,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为疫情防控工作添砖加瓦,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为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增光添彩。
在武汉,她和同事们进行了短暂的培训后,按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妥海丽被分配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战斗在发热18隔离病区。作为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不退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关键时刻冲在前。因为工作的要求,妥海丽每天要穿着很严实且不透气的防护服,6、7个小时不喝一口水,不上一次厕所,上班穿尿不湿都是最基本的。由于老年病区的患者身体状况特殊,老年人血管非常细脆,隔着厚厚的手套,血管更加难以找寻,加上患者自身非常紧张,为了给老人们输液,只能一边安抚情绪,一边进行穿刺,每个班下来感觉整个身体都虚脱了。
在武汉抗疫的日子里,工作强度不断加大,更多的时候是夜间无法入眠,肩上责任告诉妥海丽,病区的每一名确诊病人,都需要她。妥海丽总是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哪里需要医护人员,哪里就是我的战场,我一定要以百倍的信心和十足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中,让我护理的每一位患者感到安心和温暖。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妥海丽牢记医者初心,践行医者使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娴熟的护理技术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她相信,只要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最终胜利。妥海丽同她的伙伴们在圆满完成任务后,带着武汉市民的感谢回来了,她用这一声声的感谢实现了在疫情战场上的入党誓言!
杨殿武:“我一定坚守到最后一刻,请祖国放心!”
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员杨殿武
“杨医生,20床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5%!”值班护士通过呼叫机急切地说道,“立刻给予高流量氧疗”他一边说一边以最快速度跑到患者身边,并推来湿化治疗仪,设置参数“氧浓度50%,温度34℃,流量50升/分”。这是一例经他精心治疗已经转危为安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穿着厚厚防护服的他,已经工作了10个小时,本该下班的他,却因患者病情突然恶化,依然继续坚守在岗位上,因为“病情就是命令,责任就是担当”。护目镜的雾气,已经凝集成了水珠,遮挡住了他的视线,防护服下的衣服已经湿透,蔓延来的窒息感让他濒临虚脱,但他依然坚持着,他说“只要能挽救患者生命,一切都是值得的。”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这是他的行医信念,他也是这么做的。他就是来自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驰援武汉的医生——杨殿武。
2月17日清晨,他带着医者使命,带着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奔赴千里之外的武汉。为了更好地抗击此次疫情,他认真学习每一版新冠病毒肺炎诊疗知识,详细进行对比研读,深刻理解并认识新冠病毒以及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措施等,尽最大努力做到科学防治。赴武汉途中,他反复观看防护视频,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因为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患者。他支援的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是本次疫情最早发生的医院,也是疫情最严重的医院之一。到达受援医院后,他利用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积极协同甘肃医疗队队长,完善组织管理结构,成立医疗组、护理组、后勤组及临时党支部等,鉴于他既往的诊疗经验,又是重症医学学科副主任医师,医疗队让他担任医生组长,承担一组的诊疗任务。 随着疫情的平稳好转,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陆续返回,但他却要求坚守到最后,他说:“作为医生,看到自己诊治的患者出院,是最大的褒奖。不管身处何地,作为医者,救死扶伤是天职。国家需要我,我必定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坚持到最后一刻。请祖国放心。”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再黑暗的夜晚,也会有璀璨的星河。越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刻,越能映射出人性的光辉。而这光辉的缔造者,正是像杨殿武这样平凡的人民英雄。
赵雪莲:向光而生,配得上世间所有美好
市第一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员赵雪莲
面对肆虐的新冠病毒席卷而来,,她带着所有人的期盼和使命,一路逆行!她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冲上前线,她舍小家、为大家!她,就是嘉峪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主管护师——赵雪莲。
她就是我们身边最美的天使。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她变成了“战士”。作为第一批驰援武汉的逆行者,赵雪莲走得是那样匆忙,却又是那样坚定。1月28日下午到达武汉,稍事休整之后,她在医疗队各级领导的组织下接受了上岗前的各种培训,在1月30日下午按照计划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被安排在援鄂医疗队重症护理组第四组,负责当地其中一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分院九楼发热16病区,全病区按照隔离标准总共开放34张病床。由于赵雪莲的资历深和能力强,被总组长指定为带组老师,她负责本班组的工作分配、工作量统计以及向组长反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
赵雪莲明白,在武汉抗击疫情最前线的工作实质,就是“在这个最为特殊的环境中,严格遵循最为特殊的规范制度,完成最为平常普通的工作流程”,所以从一开始进入病区,她就做好了面对种种困难的准备,包括每次穿上防护服坚持工作近8个小时不能吃喝拉撒。因为隔离病区无家属陪护,赵雪莲需要承担起患者的生活护理工作,有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更多的情绪疏导。
作为一名带组老师,赵雪莲每次都会根据病区环境和组员自身工作能力去合理分配工作任务。正是通过此次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后承担了较为重要的工作任务,让她意识到,她有信心有能力向党组织靠近,可以经得起党组织对她的任何考验,所以她请求党组织接受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
随着疫情的平稳好转,赵雪莲仔细做好援鄂收尾工作,给自己此次任务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她有势必穿越黑暗的勇气,也在积蓄见到光明的力量。一切美好正向她款款走来,胜利也在向我们款款走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