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海牦牛真正“牛”起来
2020-04-16 16:47:14来源:速闻网
多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围绕打造“世界牦牛之都”的宏伟蓝图,坚持将其作为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不遗余力推进牦牛产业的现代化升级。转方式、精加工、闯市场、促增收……成为了青海近年来发展牦牛产业最热门的词汇。然而,好东西却藏在深闺人未识,青海牦牛肉近90%是省内自销。如何让它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近日,记者带着疑问专访了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清德。
马清德表示,长期以来,如何让牦牛产品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一直是我们发展牦牛产业的难题之一、也是重点工作之一。牦牛是天地精华、高原之舟,应该也必须成为青海特色产业一张靓丽的名片。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基于对产品与市场关系的准确把握,也是抓住消费升级趋势下市场机遇的战略抉择。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借鉴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品牌成功实践的基础上,2019年,我们确立“青海牦牛、高原野味”品牌战略,高起点、全方位打造牦牛为“青字号”第一品牌,希望能够让优质的青海牦牛产品走出青海、走向国内外。
近年来,青海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打造青海牦牛品牌全产业链,在生产、基地、加工、发展政策等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为“青海牦牛”品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2019年12月7日,“青海牦牛”公用品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青海向全国宣传推介青海牦牛品牌。从广袤的草原到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这是青海牦牛的一小步,也是“青海牦牛”的一大步。
马清德说,打造“青海牦牛”品牌,我们有资源、产业、政策三大优势。首先是资源优势。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被评为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具有绿色、有机、环保、健康、无污染的天然优势。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达到5.4亿亩,经过有机认定的草原面积超过6800万亩。青海牦牛存栏近500万头,居全国之首,占世界牦牛总量的近40%。天然、广阔的牧草高原,洁净的生态环境,逐水草而居的半野生放牧方式、原始自然的生长过程,造就了高品质的青海牦牛。其次是产业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目前,青海从事牦牛肉、奶、毛绒的加工企业有500多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1家,带动农牧户50.6万户,产品种类200多种。可可西里、西北骄、5369等一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和龙头企业,已成为全产业融合发展的中坚力量。牦牛产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在青海乡村产业振兴、助力农牧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带动作用。最后是政策优势。近两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关于加快推进牦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牦牛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同时,针对牦牛品牌建设,专门制定实施了《“青海牦牛”公用品牌建设方案》。2019年底,“青海牦牛”品牌形象广告正式登录央视、北京卫视、东方卫视等一线城市媒体平台,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关注度。
“野生野长、营养美味,青海牦牛——天地精华、高原野味。”这是央视播放的“青海牦牛”品牌形象广告中的一句广告词,配上唯美的画面,鲜美的牦牛肉让人垂涎。马清德告诉记者,牦牛全身是宝,牦牛肉品质好、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达22.6%,脂肪含量仅为2.6%,氨基酸种类齐全,尤其是鲜味氨基酸、组氨酸、精氨酸高,牦牛肉极高的营养价值是其他牛肉所无法比拟的,被誉为“肉牛之冠”。可正像人们常说的,酒再香也怕巷子深,更怕卖酒的不吆喝。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让青海牦牛走出深巷,就是为青海牦牛举旗吆喝。
农业强不强,关键看品牌。品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有时候却要比农产品本身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六部委,制定并印发了《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
马清德说,目前,青海正在集中力量创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这是质量兴农战略的一次重要实践,也为我们打造以“青海牦牛”为代表的“青字号”农畜产品品牌提升了“含金量”。这包括我们正在建设的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补齐质量安全追溯的短板,以保障从牧场到餐桌全程安全;也包括了我们在推进品牌建设中打出的集高端策划、形象广告、产品推介等于一体的“组合拳”。当然,我们深知成就一个知名品牌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青海牦牛”品牌打造与建设工作将持久地推进下去,相信青海牦牛必定能够牛起来,牛气冲天。